铲子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铲子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休宁中学战火中走出的百年名校

发布时间:2021-01-08 18:39:37 阅读: 来源:铲子厂家

中安在线讯 据黄山晨刊报道, 休宁中学诞生于辛亥革命后,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国内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考验,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,历经百年春秋,正是老树新枝,生机勃勃,光彩照人,魅力无限!

休宁中学地处风景如画的黄山白岳之间的休宁县万安镇,背靠亥山,前傍横江,穿校而过的皖赣铁路线通达四面八方。走进依山傍水的休中校园,处处鸟语花香,深沉的古典底蕴中焕发着强烈的时代精神。

艰难创业辗转迁校

休宁中学的百年历史积淀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,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。

一百年前的1912年初,根据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普及义务教育之纲领,在当时的徽州六邑(休宁、歙县、绩溪、黟县、祁门、婺源)由绩溪县人氏胡晋接先生创设省立“第五师范学校”,开徽州师范教育先河。它先借歙县问政山麓紫阳书院为校舍,后租休宁率口荷花池民宅代用校舍。1914年元月,奉省署命改名“安徽省立第二师范”。是年七月,购得休宁万安古镇新棠吴、任两氏故居为永久性校址。

胡晋接有《始得休宁万安新棠任氏故宅改建师范学院校舍记》一文述其事:“民国3年12月29日,余校职员学生由荷花池迁于万安新校,时适阳历新年,遐迩闻讯来参观者数千人,咸啧啧称羡新校……”;又有《移校万安新棠村志感》七绝6首,其一云:“曾看问政山前月,复坐荷花池畔风。摄影并教留纪念,三迁校舍两年中。”以此抒发当年艰苦创业、辗转迁校而使弦诵不辍之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。

休宁中学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时代,地处经济落后的皖南山区,苦难与生俱来。学校1913年刚租休宁率口荷花池民宅当代用校舍,由于二次革命失败,袁世凯窃国,就在学校开学前一日,即1913年9月26日,省府就以“财力未逮”为由,训令五师停办。在此存亡之际,校长胡晋接坚持办学。他一方面与师生商议:教职员薪酬暂付一半,学生暂时自垫膳费三月,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府交涉,终免学校夭折。学校迁至新棠村后,由于北洋政府和地方当局不重视教育,经常克扣教育经费,学校异常拮据。学校苦心孤诣,惨淡经营,开设小商店、豆腐坊,创办砖瓦窑、印刷厂,还种粮,养猪,造经济林,组织建工队。
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至1924年,教室、宿舍、礼堂、图书馆、科学馆、饭厅等一应俱全。与此同时,学校精心设计管理和教学方案,全校师生孜孜不倦,教育教学有声有色,以至于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来校视察后不禁感叹:“余观是校,不觉为之神往”。

特别值得一书的是,1919年5月4日,北京爆发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运动。5月16日,该校学生闻讯后,即组成示威游行大队,上街散布传单,张贴标语,响应北京学运。6月中旬,该校学生与进步教师宣布罢课4天,提出“反对地方政府干涉和压制‘五?四’运动之一切行为,并与此种行为斗争到底”的口号。其间《新青年》《新潮》等杂志相继传入该校,学生竞相传阅,迅速遍及全校。其中五班学生尤为突出,写信与《新青年》联系,后派出学生柯尚惠(即柯庆施)与陈独秀联系,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师生中传播。

抗战时期艰难生存

1937年秋,抗日战争爆发,日寇深入,敌机骚扰,学期未及结束,员工纷纷散归,延至1938年4月始开学复课。此后,由于国难深重,学校经费拮据日甚一日。但规模却不断扩大,师生不断增加。二中初期,虽然中学、师范合设,但全校最多时为8个班,学生240人。

抗战开始后,由于休宁临近战区,且沪、宁、杭、芜等城市相继沦陷,多所中学停办,失学青年纷纷避难徽州,皖南行署为之设法救济,明令徽中增添各班名额,扩大初一、高一招收新生人数,是年增至12个班;1939年秋,又激增到17个班。

1940年10月28日下午2时许,5架敌机侵入徽中上空,低飞盘旋,先以机枪扫射,随后连续投弹9枚。在狂轰滥炸下,三层钟楼摇摇欲坠,四壁受弹,密如蜂巢;亥山图书馆夷为平地;教室、自修室和师生宿舍被毁近半。初二学生余汉臣被炸塌墙垣压死,两月后始觅到其尸体,惨不忍睹。

日机轰炸后,全校被迫停课月余。遭此劫难,校舍面积锐减,班级、学额亦随之逐年下降。1943年秋停初中新生,班级减至12个,1947年秋初中班全部毕业,又减至9个班,1944年秋,将白岳巷以西所有斋舍场所,划借开办安徽学院皖南分院之用;1945年秋,又将空余斋舍及操场亦划借分院。至1949年解放前夕,全校仅有高中6个班,学生257人。

抗日战争初期,提倡文武合一,学生既学文,又习武,开展军事训练,曾设战地救护、防空防毒等课程。在教法上,提倡自学辅导式,以养成自学习惯,培养学生自学能力。此外,曾设立各科教学研究会,以谋求教学方法之改进;并组织各种学术团体,开展体育、手工等课外活动,加强课外作业,以提高教学质量。

1949年4月28日休宁解放。当日,军事代表李平进驻休中,全校师生欢迎解放军,热烈庆祝休宁解放。随后师生组织宣传队,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军的严明纪律。

莘莘学子群星灿烂

窗外绿树婆娑,窗内书香阵阵。

步入休中校园,首先看到的是子承先生所立的“诚毅”校训。“止于至善,是之谓诚,能常常止于至善而不迁,是之谓毅。此乃古圣相传心法,而初学入德之门也。揭为校训,用相劝勉。”校史馆“斯文正脉”堂是子承先生创校时的礼堂,厅堂内所有建材均为银杏木,故又名白果厅。子承先生将校址迁至万安之后,曾访古城岩还古书院遗址,移悬书院遗物“斯文正脉”匾额至此,并将其命名为“斯文正脉”堂。身入其中,胸中顿生“斯文正脉养吾浩然之气”之感。

忆往昔,俊杰辈出,辉映着休宁中学的荣耀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,休宁中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大批英才。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良骏、许根俊、洪德元,著名学者有复旦大学原中文系主任胡裕树,师从居里夫人的复旦大学、华东师大物理教授章元石(原名章昭煌),《人民日报》理论部副主任胡志仁,内蒙古大学副校长、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罗辽复,北京自然科学馆研究员陈绍煜,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、安徽农学院教授王泽农,英国皇家历史协会终身会员、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觉非,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毕增祺,华中理工大学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实验室主任、博士生导师汪国有等。还有许多身在国外的专家、学者、实业家,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、登上南极的第一位中国人张逢铿,美国大字典编审王湘霖,加拿大多伦多壳牌石油公司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孙克勤。著名政界人士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副总理柯庆施,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县长谭梓生,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象,国家教育科研所副所长、研究员汪世清,安徽省教委顾问王世杰,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吴立奇,中共哈尔滨市市委副书记程道喜,我国驻阿联酉大使馆原经济参赞陈关亭,著名教授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,永怀桑梓情的横跨文理工的著名学者、诗人、导演、平民教育家、博士生导师和企业家聂圣哲,年轻有为的学者、外研社人文分社社长吴浩,还有从事承载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工作的“神舟五号”女设计师余青霓等。这些人才如璀璨群星,辉耀着休宁中学一百年的历史长卷。(樊成柱)

生命如瓷

教室寻宝

小的战争大的启示

稻草人的心事